服务热线:0551-63681979

基地展示

BOB半岛商品价格网

发布时间:2024-08-27 17:54:31

  bob半岛体育玉米:本月对2023/24年度中国玉米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11月下旬玉米上市量明显增加,价格有所下行。今年玉米增产较多,售粮进度预期较常年偏慢,近期进口明显增加,而下游消费需求增量有限,价格缺乏上涨动力。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冬季,东北大部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天气,或影响后期玉米购销,建议农户把握好售粮时机。

  大豆:本月估计,2022/23年度国内大豆压榨量9593万吨,较上月下调92万吨,主要因豆粕消费需求不及预期。2023/24年度,国产大豆增产,黑龙江多地大豆种植户已收到生产者补贴,部分农户持豆惜售,东北产区多轮降雪阻碍大豆流通,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国际市场方面,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巴西北旱南涝,大豆产量可能低于此前预期,阿根廷大豆产区墒情好于常年,天气条件对作物整体有利,预计大豆产量将显著回升。总体看全球大豆供给仍较宽松。

  棉花:本月对2023/24年度中国棉花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新棉采摘基本完成,皮棉销售较为缓慢,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截至11月30日,全国皮棉销售率6.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均值下降9.0个百分点。纺企新增订单不足,库存去化较为缓慢,开机率有所下降。后期节日消费或对需求有一定提振作用。

  食用植物油:本月预测,2023/24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3047万吨,与上月预测值一致。据气象监测,冬油菜播种以来产区大部光热充足,农田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利于油菜播种出苗、移栽成活。截至11月底,全国多数产区油菜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2023/24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消费量均与上月预测值一致。全球油籽供给延续宽松格局,食用植物油需求恢复仍面临不确定因素,受价格传导影响,预计2023/24年度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性加强。

  食糖:本月对2023/24年度预测数据不作调整。当前,甜菜糖生产进入后期,甘蔗糖厂陆续开榨。11月份,广西大部地区天气晴好,温差逐步增大,有利于甘蔗糖分积累,缓解前期糖分偏低的问题。新糖批量上市,国内食糖价格偏弱,市场观望氛围较浓,下游采购以刚需为主,后期需关注元旦、春节备货情况。国际方面,巴西、印度产糖量高于此前预期,12月以来国际食糖价格大幅下跌,但仍在预测范围内,后期需关注巴西食糖出口进度,印度、泰国食糖产量及出口政策变化情况。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2023年11月平均为120.4点,与10月修正后的指数持平,同比下跌14.4点(10.7%)。植物油、乳制品和食糖价格指数本月涨幅与谷物和肉类价格指数的下跌基本完全抵消。

  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11月平均为121.0点,环比下跌3.7点(3.0%),同比跌幅达29.1点(19.4%)。11月,国际粗粮价格跌幅最大,环比下跌5.6%,主要受世界玉米价格骤跌的拖累,原因则包括阿根廷农民销售活跃以及美国玉米产量预测上调,同时季节性供应增加给玉米价格造成下行压力。在其他粗粮中,世界大麦价格下跌,而高粱价格小幅回升。国际小麦价格11月也下降了2.4%,主要原因是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收获稳步推进带来季节性供应增加,此外还有来自俄罗斯的持续强有力竞争。与此同时,粮农组织大米价格指数11月环比保持稳定,不同产地和细分市场的价格走势相互抵消。

  粮农组织植物油价格指数11月平均为124.1点,环比上涨4.1点(3.4%),止住了连续三个月的跌势。其中,全球棕榈油和葵花籽油价格上涨,不仅抵消了大豆油和菜籽油报价下跌的影响,还推动价格指数上行。11月,国际棕榈油价格反弹超过6.0%,原因是主要进口国的采购更为活跃,而同时主要生产国出现季节性产量下降。世界葵花籽油价格也小幅上涨,主要受进口采购稳定推进的支撑。相比之下,尽管巴西大豆产量前景下调,但低迷的全球进口需求仍导致国际大豆油价格本月小幅下跌;此外,在持续充足的全球供应形势下,世界菜籽油价格下跌。

  粮农组织乳制品价格指数11月平均为114.2点,环比上涨2.5点(2.2%),连续第二个月上行,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下跌了23.2点(16.9%)。11月,黄油和脱脂奶粉的国际报价上涨,原因包括东北亚买家进口需求高涨、库存量有限以及西欧冬季假期前内部需求增加。同样的因素也推高了全脂奶粉的价格,但亚洲买家持续低迷的需求叠加大洋洲稳定的生产活动限制了全脂奶粉价格的环比涨幅。美元对欧元的贬值也是推高世界乳制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相比之下,尽管西欧出现季节性奶类供应紧张,但由于可出口供应量高,世界奶酪价格继续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切达奶酪。

  粮农组织肉类价格指数* 11月平均为111.8点,环比略有下降(0.4%),同比下跌2.8点(2.4%),禽肉、猪肉和牛肉价格本月小幅下跌。其中,尽管禽流感在多国暴发对生产带来挑战,但全球供应整体有所增加,尤其是来自巴西的供应,推动国际禽肉价格本月下跌。猪肉价格走低的原因则包括亚洲市场的进口需求持续低迷以及部分出口商的可出口供应充足,抵消了欧洲在冬季假期前内部销售激增的影响。与此同时,巴西和大洋洲充足的可出口供应压低了世界牛肉价格。相比之下,羊肉价格小幅上涨,主要反映了汇率波动的影响。

  粮农组织食糖价格指数11月平均为161.4点,环比上涨2.2点(1.4%),较去年同期相比则高出47点(41.1%)。本月糖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对当季全球出口供应的担忧加剧,因为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的严重干旱天气正在导致泰国和印度这两大主要出口国的产量前景恶化。此外,巴西的发货延迟以及巴西雷亚尔对美元升值亦推动世界食糖价格全面上涨。然而,巴西强劲的生产势头和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则共同限制了糖价的环比涨幅。

  注:与其他商品类别不同,在计算并发布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时,用以计算粮农组织肉类价格指数的大多数价格尚不确定;因此,最近几个月的肉类价格指数是综合预测价格和实际价格后得到的。这有时就需要对粮农组织肉类价格指数进行大幅调整以得出最终数字,反过来可能会对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产生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11月份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国内取暖煤消费进入旺季,煤炭需求较快增长。国内煤炭供应较为充足,市场供需总体平衡。数据显示,11月份,生产原煤4.1亿吨,同比增长4.6%,增速比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79.9万吨。1—11月份,生产原煤42.4亿吨,同比增长2.9%。在存煤方面,11月末,全国火电厂存煤超过2亿吨,比10月末增加约600万吨、同比增加约2800万吨,存煤可用约33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份,硫酸(折100%)、烧碱(折100%)、纯碱、乙烯等大宗化工原料产量分别为822.1万吨、353.2万吨、309.5万吨、282.2万吨,同比增长6.1%、5.8%、21.4%、5.6%;初级形态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产量分别为1050.1万吨、84.7万吨、645.3万吨,同比增长9.6%、10.9%、15.5%;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产量506.6万吨,同比增长13.6%;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产量24.0万吨,同比增长15.4%;橡胶轮胎外胎产量8485.7万条,同比增长15.9%。

  11月份,锌价均呈现冲高回落的走势,内外盘锌期货持仓量均维持低位波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锌盘面为Contango结构,现货贴水;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的锌盘面为Back结构,现货升水。基差方面,11月份,LME现货贴水维持在较低水平,锌锭宽松程度边际好转;上期所的锌现货价格基差下探企稳。截至11月底,在锌现货去库和下游企业消费转暖的情况下,锌锭过剩情况有所好转,价格基差止跌企稳。11月份,锌沪伦两市价格比值下跌后回升,锌锭进口盈利持续缩窄,11月内进口窗口阶段性关闭。

  11月中旬,锌价下跌,主要原因之一是LME出现锌锭的集中交仓。大量的锌锭“隐形”库存交仓后,市场对于锌锭过剩的预期增长。11月15日后,LME的锌锭库存出现集中大幅交仓,截至11月底,LME锌锭库存累积增加14.36万吨,达到22.63万吨,增加的库存主要来源于新加坡地区的仓库。11月份,上期所锌锭库存维持稳定,截至11月底,上期所锌锭库存增加6055吨,至8090吨。据SMM数据,11月份,锌锭社会库存小幅去库,截至11月底,国内锌锭社会库存小幅减少0.71万吨,至8.79万吨。

  据LME锌仓单报告,11月16日和11月22日,两次锌锭的大量交仓均出现在新加坡地区仓库。今年8月份以来,LME仓库锌锭出现了大量的注销及出库,而这些减量也均来自LME的新加坡仓库。

  据了解,新加坡的产业结构并没有较大的锌锭生产和消费产业,LME的新加坡仓库更多地起到了锌锭贸易中的中转和交割仓库作用。新加坡的锌锭的上游产出和下游消费可以忽略,可以通过新加坡的锌锭进出口贸易以及LME的锌库存数量来测算新加坡的锌锭“隐形”库存。

  笔者测算,今年3月份以来,新加坡始终维持着锌锭的净进口BOB半岛。今年3—9月份,新加坡锌锭累计净进口20.58万吨;1—9月份,新加坡锌锭累计净进口19.7万吨(进出口数据存在滞后性;10—11月份仍有部分锌锭进出口数据发生变化)。

  用新加坡的锌锭进出口数据对比LME仓单数据,今年1—2月份,LME的新加坡锌锭库存未发生较大变化;3—8月份,锌锭库存增加10.37万吨;9月—11月5日,锌锭库存减少7.59万吨;11月5日—11月30日,锌锭库存增加14.46万吨;截至11月30日,LME的新加坡锌锭库存累计增加17.24万吨。

  通过不完全测算发现,今年1月份以来,进入新加坡而未入LME仓库的锌锭“隐形”库存为2.5万吨(未考虑10月份、11月份新加坡进出口锌锭),短期内,再度出现LME大额“隐形”锌锭库存交仓的概率较低。

  11月份,国内锌精矿产量为32.63万金属吨,同比下降2.16%,环比下降1%。10月份,我国净进口锌矿43.46万吨,同比增长10.44%,多于往年同期。目前,国内锌冶炼厂仍存在利润空间,锌精矿加工费延续下行,国产锌精矿加工费为4450元/金属吨,进口锌精矿加工费为90美元/吨。锌精矿的港口库存小幅增加,其中,防城港的锌精矿到货量较多。

  11月份,国内精炼锌产量为59.86万吨,同比增长14.08%,环比下降0.99%。今年1—11月份,国内精炼锌累计产量为605万吨,同比增长10.98%。当前的锌锭进口亏损缩窄,进口窗口暂时关闭。10月份,我国净进口锌锭4.85万吨,保税区锌锭库存小幅增加至0.93万吨。

  11月份,国内镀锌厂的开工率变化较大,截至12月1日,镀锌厂周度开工率为62.58%;国内压铸锌合金厂的开工率维持低位,截至12月1日,压铸锌合金厂周度开工率为48.53%;国内氧化锌厂开工率维持高位,截至12月1日,氧化锌厂周度开工率为60.3%。总体消费不及预期。

  从短期来看,海外锌锭库存维持高位,国内锌锭产量也处于高位,除去汇率因素影响,锌的沪伦比值增加至1.19,锌的进口窗口将再度开启。锌的下游产业消费边际转暖,但整体仍然偏弱,短期消费的增长动力不足。随着锌价和锌精矿加工费的下行,冶炼厂利润持续下滑。近期海外国家的锌矿减产,远期存在锌精矿供应偏紧的预期。

  11月份,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增速保持相对强劲,而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因德国补贴减少受到影响,美国市场则逐渐摆脱了罢工的影响。尽管年底终端需求总体走弱,但供应过剩的形势短期内难以改善。预计明年第一季度锂终端市场的表现有望好于预期,中游库存已经持续被压制到较低水平,这可能导致锂市场出现阶段性的企稳。

  11月中旬以来,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快速下跌。12月15日,上海有色碳酸锂(99%)的现货价格报告为10.45万元/吨,较11月中旬下跌29.6%;氢氧化锂(56.5%)的现货价格为9.57万元/吨,环比下跌30.7%。

  与此同时,碳酸锂期货价格也震荡下跌。在12月6日触及8.565万元/吨的最低点后,价格大幅震荡,总体保持横盘状态。截至12月15日,碳酸锂主力合约价格为10.46万元/吨,较11月中旬下跌26.6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截至11月份,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107.4万辆和102.6万辆。产量环比增速较快,销量环比增速略有下降,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为34.5%,环比增长1%。2023年1—11月份,新能源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

  11月份,我国新能源车国内销量为92.9万辆,环比增长11.7%,同比增长33.9%;出口9.7万辆,环比下降21.9%,同比增长1.6%。1—11月份,我国新能源车国内销量为721.2万辆,同比增长31.7%;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

  11月份,汽车市场整体销量较为旺盛,我国汽车总产销量分别为309.3万辆和29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7.4%。新能源车在这一过程中表现较为突出,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在新能源车销售类型方面,11月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70.2万辆,同比增长13.5%,占比为68.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32.3万辆,同比增长89.5%,占比达到31.6%;燃料电池车销量为0.1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比环比增长0.8%,有助于推动电池装机量的增长。

  根据Insideevs的数据,10月份,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27.9万辆,同比增长37%,市场渗透率达到17%。1—10月份,全球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1073万辆,同比增长38%,市场渗透率超过16%。

  10月份,欧洲新能源车销量为26.03万辆,同比增长24%,市场渗透率达到25%;1—10月份,欧洲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249万辆,同比增长31%,市场渗透率为23%。但是,11月份,8个欧洲主要电动车销售国家为19.8万辆,同比下降13%。德国新能源车销量6.3万辆,同比下降39%。12月16日,德国经济部宣布提前终止2024年底退出的新能源车补贴计划,为明年德国新能源车市场蒙上阴霾。

  据Marklines统计,11月份,美国新能源车销量为12万辆,同比增长36%;1—11月份,美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133.8万辆,同比增长约51%。美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长主要受益于《通胀削减法案》的激励作用,该法案提高了符合国产化率要求的新能源车补贴标准。然而,近期美国发布的《外国敏感实体释义说明》以及欧洲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反补贴调查等举措,可能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市场和欧美本地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长造成影响。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11月份,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44.9GWh,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4.5%。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为15.7GWh,占总装车量的35%,同比增长42.4%,环比增长27.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为29.1GWh,占总装车量的65%,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8.5%。1—11月份,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339.7GWh,同比增长31.4%。其中,三元电池占32.3%,装车量同比增长10.7%;磷酸铁锂电池占67.6%,装车量同比增长44.4%。

  电池产量方面,11月份,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产量为87.7GWh,同比增长40.7%,环比增长13%。其中,三元电池产量为27.8GWh,同比增长19.6%,环比增长17.9%;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为59.8GWh,同比增长53.4%,环比增长11.5%BOB半岛。1—11月份,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698.7GWh,产量同比增长41.6%。

  正极材料方面,11月份,我国正极材料总产量约为18.37万吨,同比下降8.9%,环比下降7.9%。其中,磷酸铁锂材料产量为11.4万吨,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10.2%;三元材料产量为5.6万吨,同比下降16%,环比持平;锰酸锂产量为0.69万吨,环比下降19%;钴酸锂产量为0.7万吨,环比下降3%。

  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对比,11月份,新能源车端的产量增速高于销量,表明终端存在一定的“冲量”迹象,但电池生产并未跟进。正极材料产量的进一步下降显示出产业链中上游对原料的需求仍在持续推动压减原料库存。

  据SMM统计,11月份,中国的碳酸锂产量为4.3万吨,同比增长17.6%,环比增长6.6%;氢氧化锂(主要用于加工高镍三元材料)产量为2.1万吨,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4%。这表明,11月份锂盐产量有所回升,尤其是碳酸锂的产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资源方面,海外锂矿到港的持续增长,表明当前锂资源供应量总体充足。下半年,多个澳大利亚和非洲锂矿山的供应逐渐投入市场。尽管在锂价持续下行的过程中,供应投入进程有所放缓,部分产能也出现减产或停产,但总体来说,供应量仍在持续增长。

  今年下半年,澳大利亚的Wodgina锂矿增加25万吨锂精矿;中矿资源公司在津巴布韦的Bikita矿两处项目已完全达产,预计增加锂精矿45万吨/年;华友钴业公司在津巴布韦的Arcadia锂精矿产能约为24万吨/年;巴西Sigma公司的GrotadoCirilo锂精矿产能约为27万吨/年于今年下半年持续放量投入市场。此外,国内盐湖在冬季季节性减产,但南美洲的盐湖则迎来夏季生产高峰。这些因素表明,当前锂资源供应相对充足。

  从终端需求角度来看,年底新能源车市场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但明年初的形势可能好于预期。在国内市场,由于新能源车补贴已于今年年初退出,“抢补贴”现象不再存在,预计年底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翘尾效应”规模将大打折扣,全年增速可能下降至30%。然而,展望明年一季度,考虑到今年一季度的基数较低、明年一季度不存在补贴退坡的干扰,加上双积分政策的调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在欧洲市场,虽然德国补贴政策提前退出,但部分车企承诺年内买车的补贴由车企负担,可能对销量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明年初,德国的销量增长形势可能不太乐观,但其他国家市场形势良好。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刺激作用持续显现,同时由于本土化要求的限制,这种刺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总体而言,年底全球市场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全年增速预计将下降至30%,但是明年初的形势有望好于预期,尤其是国内市场相对优于国外市场。在储能领域,景气度不及预期,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但由于总体规模尚小,影响相对有限。

  从产业链中游来看,中游企业的库存持续压减至低位,对明年年初的备货相对不足。在上游供应方面,目前锂价对许多低成本盐湖企业而言仍然具有较高的利润,它们仍在积极进行排产。尽管前期的投资项目明年将陆续投产,但主要的资源国家和资源企业对产量进行主动控制以稳定价格的能力和意识也在提高,新的锂资源项目的推进总体上有所延迟。总体而言,预计锂盐供应仍将相对充裕,但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下,高成本产能可能略有收缩。

  综合而言,锂资源供应宽松的局面可能将继续,预计明年市场难言乐观。然而,鉴于明年一季度新能源车市场形势有望好转,锂市场可能随之出现阶段性的企稳。

  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整体恢复向好,稳外贸稳订单政策有效落实,中外人员往来日趋便利。海外主要发达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与新兴市场共同推动我纺织服装出口实现回稳BOB半岛。根据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按美元计,11月纺织服装出口236.6亿美元,同比下降1.8%,降幅较上月收窄6.6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同比恢复至与去年基本持平,环比增长3.8%;服装出口同比降幅收窄至3%,环比增长2.4%,结束了连续两月的环比下跌。

  纺织品服装出口按人民币计: 2023年1-11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8861.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5%,其中纺织品出口8655.7亿元,下降3.7%,服装出口10206.1亿元,下降3.3%。

  11月,纺织服装出口1698.8亿元,同比下降1.8%,环比增长3%,其中纺织品出口798.2亿元,下降0.5%,环比增长3.8%,服装出口900.6亿元,下降2.9%,环比增长2.4%。

  纺织品服装出口按美元计: 2023年1-11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685.6亿美元,下降8.9%,其中纺织品出口1233.6亿美元,下降9.2%,服装出口1452亿美元,下降8.6%。

  11月,纺织服装出口236.6亿美元,下降1.8%,环比增长3%,其中纺织品出口111.2亿美元,下降0.5%,环比增长3.8%,服装出口125.5亿美元,下降3%,环比增长2.4%。

  截至12月14日,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BDI报收2411点,较12月1日下跌781点,跌幅24.47%。其中海岬型指数BCI下跌1961点,跌幅31.44%,巴拿马型指数下跌426点,跌幅18.20%。

  近期,除灵便型外,国际干散货各船型运价水平均不同程度上回落,海岬型BCI指数从12月4日高位6582点快速回落至14日的4276点,跌幅35%。但纵观全球铁矿石发运端表现依旧良好,Mysteel数据显示,12月4日-12月10日,澳洲巴西铁矿发运总量2,744.9万吨,环比增长76.3万吨。其中,澳洲发运量2,010.5万吨,环比增长290.5万吨,三大主流矿商均有所增长;巴西发运量734.4万吨,环比减少214.3万吨。

  至于需求端,我国铁矿石港口库存连续三周上涨,截至12月8日已升至11,731万吨,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偏低12.3%。近期北京、上海两城市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优化房贷政策,激发市场活力,但利好无法快速传导到原材料市场,铁矿石市场面临季节性需求下滑。

  煤炭市场,AXS Marine船舶航运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球海运煤炭装运量(不包括国内沿海运输)累计为12.245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8%。其中,中国海运煤炭进口量上升至3.338亿吨,同比增长50.9%;印度进口2.192亿吨,同比增长4.5%;越南进口4,250万吨,同比增长45.4%。而同期,日本煤炭进口量下降至1.473亿吨,同比下降9.6%;韩国进口量下降至1.07亿吨,同比下降4.6%。综合看来,发达国家减碳趋势较为明显。

  近一周以来,亚洲海运燃煤受需求影响,价格出现分歧。受冬季额外电力需求增长影响,日本和韩国对高卡燃料煤的需求偏好,推高纽卡斯尔煤炭价格至12月8日的141.59美元/吨,较11月10日120.53美元/吨的低位价格上涨17.5%。

  但海运费高涨势头下,进口成本高企使得中国和印度等偏爱低卡煤的国家进口放缓,导致煤价格停滞,8日当周,印尼动力煤价格跌至58.40美元/吨,较10月20日高点61.60美元/吨下跌5.3%。

  12月18日13时36分,满载着55个集装箱货物的75037次中欧班列(郑州)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车务段圃田车站缓缓驶出开往俄罗斯莫斯科。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运行稳中有进,跨境货物运输需求旺盛。前11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145列,发送货物174.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19%,综合重箱率100%,运量已超2022年总运量。中欧班列的稳定开行,为外贸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7月4日10时,一列满载钢结构、保温管等建筑材料的货物列车从中国铁路北京局北京货运中心廊坊北铁路货场发出,这是经由廊坊“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新通道开行的首趟货物列车,目的地是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据中国铁路北京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廊坊“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新通道采取铁路(廊坊—喀什)、跨国公路(喀什—奥什—安集延)、境外铁路(奥什—塔什干)的国际联运模式,是今年4月首发廊坊经霍尔果斯口岸开往乌兹别克斯坦中欧(中亚)班列后,又一条连接京津冀与中亚国家贸易往来的物流新通道,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和廊坊市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在外贸整体向好形势下,中欧班列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各地纷纷拓展新线路,中欧班列“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11月底,中欧班列今年累计开通5条线路,受到境内外客户青睐。

  截至12月19日,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5191列,已超去年全年开行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运送货物总重453.9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3%,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在中欧班列(成渝)带动下,成都、重庆两地围绕电子、汽车、机械等产业打造的枢纽经济初具规模。成都国际铁路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汇集各类经营主体7000余家,累计运输汽车整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货品货值超万亿元,成渝两地市场拓展至10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铁路成都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5000列,目前四川成都、重庆两地中欧班列已稳定运行近50条线路。

  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铁集团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中欧班列运输能力和服务品质,持续打造国际物流品牌,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为促进国际经贸往来、增进沿线人民福祉、服务和支撑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X8489次中欧班列到达阿拉山口站一场5道停车。”12月20日10时26分,阿拉山口站调度指挥中心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列车运行情况。

  日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BOB半岛。

  《通知》共包括9项政策措施,其中,经常项目政策措施4项,主要是进一步完善特殊贸易外汇收支管理,将前期已在部分区域试点实施的便利化措施推广至全国;资本项目政策措施5项,主要是拓展资本项目便利化政策及更新优化部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体现了我国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向国内外企业释放了积极信号。这有助于我国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促进跨境投资和融资活动,还有利于加强国际间的经贸联系,推动资源配置的全球优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表达了一致观点,他表示,此时发布《通知》有助于降低企业跨境融资投资制度型成本,提升跨境交易效率。同时,这些措施也是我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提升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外汇局以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支持更多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针对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在初创期净资产规模较小面临无法获得更多跨境融资等难题,从2018年起,国家外汇局就持续加强和完善面向科技创新的外汇政策供给,出台针对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的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允许其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022年5月,国家外汇局进一步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的覆盖面和受惠主体。试点地区由9个省(市)的特定区域扩展至17个省(市)全域,试点主体在高新技术企业基础上增加专精特新企业,并将已开展试点的9个省(市)区域的企业便利化额度统一提高至1000万美元,更好地满足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目前,试点区域已覆盖全国约80%、28万家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

  在此基础上,《通知》从主体范围、试点地区、试点额度等方面对上述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进行了升级。业内专家认为BOB半岛,《通知》扩大了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主体范围,可以引导海外融资流入重点高科技行业。“上述举措可以帮助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来进行投资,提高其资金充足率和投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促进这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扩大市场覆盖率,提高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叶银丹表示。

  企业外债账户的使用越便利,越有利于企业提高跨境资金使用效率。2022年4月,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允许非金融企业的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并支持企业通过线上方式申请办理外债登记等政策,进一步简化外债账户管理。这些政策的实施,提升了外债账户使用的便利度,获得了市场经营主体的普遍好评。

  在此基础上,《通知》进一步取消了外债账户异地开立的核准要求,允许经营主体根据实际需求在异地银行开立外债账户。这是资本项目便利化的实质性突破,取消异地开户核准后,非金融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银行开立外债账户。

  业内专家分析称,对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来讲,如果在当地银行的海外分行无法获得外债融资,则可选择融资关系较为密切的异地银行,从其海外机构融入外债资金;对于银行来说,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外债客户,客户来源更为广泛。但也需要注意,这也意味着竞争更为激烈,对于银行的服务能力、审批效率、融资价格、汇款及结算速度等都是考验。

  近年来,国家外汇局持续简化业务手续和流程,便利外商投资企业办理资本项下业务。截至2023年10月末,全国共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超125万笔,规模超2000亿美元。2022年开始,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四地试点,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业务无需办理登记手续。为进一步便利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支,《通知》明确,将原资产变现账户调整为资本项目结算账户,账户内资金可自主结汇使用。

  叶银丹分析认为,上述调整可以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经营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使其更加方便地进行跨境资金运作和结算。通过自主结汇使用,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跨境交易和资金管理,降低汇率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此外,还有助于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结合企业需求,有序推动更多资金收支纳入该账户,便利企业资金使用。”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

咨询热线:0551-63681979
LINK 友情链接: 百度
Copyright © 2012-2023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1020506号-1